内蒙古中小企业网-中小企业互助发展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近9亿劳动力:人力资源基础雄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2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火灿   浏览次数:62
核心提示: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及占总人口比重连续7年双降,但劳动力供给依然处于高位。近9亿劳动年龄人口
 

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及占总人口比重连续7年“双降”,但劳动力供给依然处于高位。近9亿劳动年龄人口,不仅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持续释放提供了可靠保障。

劳动力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2018年末,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729万人,占总人口的64.3%。

尽管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及占总人口比重连续7年“双降”,但劳动力供给依然处于高位。近9亿劳动年龄人口,不仅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的持续释放提供了可靠保障。

“自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2600余万人,首次降至9亿以下,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郭冠男说。

郭冠男认为,从劳动力供给规模看,近9亿劳动力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比绝大部分国家的人口总量还要多。而且,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按照城镇人口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速度计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少还将持续20年,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持续不断地为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从劳动力供给质量看,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相当于高中二年级文化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提高到1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将提高到13.5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的明显提升,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推动我国‘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释放,使劳动力资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郭冠男说。

“9亿劳动力无疑是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的最大潜力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教授李昕说,劳动力与资本共同构成生产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相对于资本要素,劳动力在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中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技术进步与科学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技术以人为载体,科学发展必须依赖于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升。

李昕分析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起飞主要依靠承接“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在这轮产业转移进程中,我国正是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其他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亿万劳动者通过“看中学”与“干中学”,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水平,从非技术工人发展为技术工人,为中国经济起飞与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我国正从工业大国迈向服务业大国。2012年,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工业。2018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更是将近60%。服务业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支持。数据显示,制造业与建筑业劳动力需求在2013年达到1.48亿就业峰值后不断下降,然而,服务业同期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高达1309万人。”李昕表示,过去,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支撑了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未来,劳动力大军在我国服务业发展中同样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略有缩小,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负担。专家建议,当前应科学制定应对措施,实施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发挥好现有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口的作用,优化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素质,用好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实现人口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需求|找企业|看款找产品|服务市场|德尚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